2023-2024学年第一届安徽百校大联考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周测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第一卷2024年中考安徽百校大联考试卷
2、安徽省百校联考2024
3、安徽百校联考2024高三
4、百校联盟2024年安徽名校大联考一
5、2024安徽百校联盟
6、百校联赢2024安徽名校大联考一(开学考)语文
7、安徽第一卷2024百校联盟
8、2023-2024安徽百校联考试卷
9、百校联赢2024安徽名校大联考语文
10、百校联赢2024安徽名校大联考一

生的社会背景来看,故事发生在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烘托了小说的革命主题。④从小说的题目“问苍茫大地”来看,是对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引用,突出了革命自信和革命担当。(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小说的主题是“对革命志士之间伟大爱情的礼赞”。①从主体情节来看,小说用了大量篇幅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毕剑和朱红在监听日军海上情报期间的平凡生活以及他们在艰险的环境中互相勉励的真挚革命情感,令人感动。②从小说主体事件来看,毕剑“潜入沈阳”的非常重要的目标便是找到恋人朱红的尸骸,为恋人复仇。③从主要人物来看,以朱红和毕剑为代表的革命者都是本篇小说讴歌的对象。(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主旨的能力,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型,考生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主体情节、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小说题目等几个层面展开分析。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扩廓帖木儿正点燃蜡烛坐在帐中,让两个孩童拿着书侍读,仓卒之间不知所措,匆忙穿靴子,还没穿完,光着一只脚,从帐后逃出,骑上一批没有鞍具的马,带领十八名骑兵逃去。断句应为:“扩廓方燃烛坐帐中,使两童子执书侍,仓卒不知所出,亟纳靴,未竞,跣一足,俞帐后出,得骣马,从十八骑遁去。”“燃烛坐帐中”,燃烛是坐帐中的修饰成分,做定语,两者不当分开,排除AD;“亟纳靴”“未竞”是先后发生的两个事情,急着穿靴子,没有穿完,应该分开,排除BD:“俞帐后出”,是说扩廓帖木儿从帐后逃出,中间不应隔断,排除AB。故选C。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文中的孙都督指后者”错误,明朝初年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负责节制诸军,洪武年间又设五军都督府,分为中、前、后、左、右五军。结合文本,孙都督应是军事长官。故选C。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项“明军前锋‘万骑突至’”错误。原文“前锋万骑突至,傅友德、薛显率敢死士数十骑冲却之”,可见,是元军“万骑突至”,致使明军措不及防,于是才组成敢死队迫退了元军。故选B。13.(1)敌兵虽多然而阵容不整,军营虽大却无防备,请在夜里劫营。(2)恰巧扩廓部将豁鼻马暗中派人定约投降,并且请求作为内应,徐达非常高兴,于是趁着夜晚袭击元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关键词:(1)“而”:却,然而,但是。“备”:防备。“请”:请您允许我。“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1分,共5分)(2)“会”恰巧。“潜”:暗中。“约降”:定约投降。“乘”:趁着。(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太祖洪武元年,元将李思齐、张良弼听说王师攻下河南,就把军队驻扎在渣关以抵抗。五月,都督同知冯宗异抵达渣关,李思齐放弃韁重逃往凤翔,张良弼投奔麟州城。八月,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平定元朝的都城以后,受命领兵攻取山西。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平章杨璟都跟从大将军徐达进行征讨。十二月,大将军徐达率领诸路军队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败逃。大将军到达通州后,进入北平。顺帝连夜打开建德门向北逃跑,仍然命令扩廓率兵出雁门关,从保安州经居庸关以进攻北平。徐达听到这件事后对诸将说:“王保保率领军队远出,太原必定空虚。留守北平的孙都督总领六卫的军队,足以镇守防御。我与你们趁他不防备,直达太原,捣毁他们的巢穴,他进不能战,退无所依,这是兵法所说‘批吭捣虚’。如果他们还军援救太原,则已为我所牵制,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势必束手就擒。”于是率兵径直前进。扩廓帖木儿到达保安州以后,听到这种情况,果然回军。元军前锋一万骑兵突然来到,傅友德、薛显率领敢死队数十骑兵横冲军阵击退了元军。扩廓在城西驻军,逼近明军列阵。指挥郭英凭高遥望,对常遇春说:“敌兵虽多而阵容不整,军营虽大而无防备,请允许我在夜里劫夺元军营寨。”常遇春赞同他的计策,与徐达商量说:“我军骑兵虽然汇集,然而步兵还未到,怎样能决战?不如派精锐骑兵夜间劫营,敌军可能混乱。军队混乱,主将就能擒获了。”恰巧扩廓部将豁鼻马暗中派人定约投降,并且请求作为内应,徐达非常高兴,于是趁着夜晚袋击元军。先派五十名骑兵埋伏在城东面十里,以点火鸣炮为信号。到了晚上,郭英率十多名骑兵潜入敌营,点火鸣炮,元军大营之外的伏兵马上响应行动,常遇春带兵杀到,各路明军鼓噪之声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元军溃败,自相践踏蹂躏。扩廓帖木儿正点燃蜡烛坐在帐中,让两个孩童拿着书侍读,仓卒之间不知所措,匆忙穿靴子,还没穿完,光着一只脚,从帐后逃出,骑上一匹没有鞍具的马,带领十八名骑兵逃去。癸卯年,常遇春、冯宗异等人率领军队前往陕西,进军攻克凤翔。1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项“为友人的离别营造了感伤的氛围”错。“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环境的描述中,实际充满了词人主观情绪的投射。此时已是暮春时节,一番猛烈的暴雨狂风之后,江岸两边的夹道垂柳,非但没有人们所容易想到的那样,因为暴雨的肆虐,而憔悴零落。反倒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更洁净可喜、浓翠欲滴。词人的情绪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送春归”折射出对于时光流逝的微微感叹,但同时“一番新绿”的“新”更透露出词人对于眼前景物的略带欣喜的爱惜。选项说“感伤”不对。故选A。冲刺卷(四)全国卷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